中国举重队为什么?
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得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中国体育的体制问题 众所周知,在中国体育界,竞技体育是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体育运动,承担着为国争光的任务,因此得到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都是最多的;而群众体育则是在这一基础之上,为了完成全民健身的任务而展开的。但问题是,不管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遵循着“练一备一”的模式,也就是说在训练的过程中,是要不断选拔人才的,那些没有被选上的运动员,即使你的成绩再好,天赋再高,也只能离开。
当然,你离开了这个体制,一样可以取得辉煌的成绩,像体操队的刘璇、蹦床的何雯娜,他们虽然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巅峰期选择了退役,但是凭借自己的颜值和高昂的市场价值,他们在退役后同样能够找到很好的出路,享受很高的待遇;但也有人像林丹这样,虽然一直在顶级队伍里,却鲜有冠军入账的,他的收入和地位当然无法与前两者相提并论。 但不管怎么说,这三人既然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生活得很有尊严,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说明中国的体育制度是有它值得肯定的地方。
然而对于举重这个项目来说,这种情况就不太合适了 因为举重的竞赛规则与其它项目不同,它要求运动员在极小的失误范围内完成任务,否则就容易失败。所以相对于其它的体能型项目而言,举重对运动员个体的要求更高。这就使得许多具有优秀潜力的运动员,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与国家队无缘——他们可能只是差之毫厘而已,这种错过往往就造成终身的遗憾。
其次我们来谈谈饮食的问题 在中国,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先进水平都不是靠几吨饮食就能实现的,但举重不一样,只要吃得好,就可以出成绩。于是一些身体潜力一般,但有较好营养基础的运动员,往往能在举重项目中大放异彩。而像谌利军这样的天才选手,正是由于体重不够,即便实力超群,也在备战奥运的过程中频频受挫。要是他能早些遇到现在的教练组,该有多好!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举重真的可以说是最“能吃”的项目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