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多肺活量?
我也不知道谁是世界上肺活量大,因为还没人能有这个资格参加我的实验(笑) 作为一个研究呼吸生理的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内我们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量耗氧量和排放二氧化碳的量计算肺容量和肺活量(tidal volume, TV)。这些指标都是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计算而得,在正常人中这些数据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在运动员中可能就不一定准确了——特别是那些力量型与耐力型的运动员,他们可能存在胸廓异常(如扁平胸、桶状胸等)而导致实际的肺容积和肺活量高于或是低于我们所测的结果。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依靠自己“感觉”来估测自己的肺功能状态。例如人们常说一个运动员“呼气的气势真大”“今天的呼吸真是舒畅”等等。在这些感觉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年龄性别和身高体重的估计,人们往往会认为自身的肺活量是一个固定值,并据此评估自己的肺功能状况:比如看到他人做深呼吸时吐出的气体可以喷出很远,就会觉得对方的肺活量特别大并且自己的肺活量一定也很不错;反之看到自己深呼吸时气体只能达到自己的胸前就会觉得自己肯定没有别人“肺活量大”.... 其实上述判断均缺乏科学依据。人的肺活量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种族不同地域乃至个人体质的不同等都会影响肺活量的多少。同样的,当人体进行有氧运动时,由于身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大大增加,作为营养物质来源之一的空气中的氧气也必须得到相应的增加,这样,为了供应机体对氧气需求的增加,肺活量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如果我们要比较不同人群间的肺活量大小就必须排除上述诸因素的干扰。幸运的是,目前虽然我们无法获得每个研究对象完整的个体资料,但可以通过控制多个变量的方式使得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最小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 在我的博士论文中,我们就采用了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被试者均为高校学生,在实验前告知其目的及相关事项。 所有被试者在实验期间进行了3天的记录,每天记录2次(早、晚各1次)自己深呼吸后最大呼气量(最大深吸气后屏气时间再用力呼气至完全耗尽)的次数。我们将其数值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尽管被试者之间在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最大呼气次数方面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人群的最大呼气次数并无显著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结果推测,如果将不同人群中最大呼气次数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加,平均起来每个个体可以达到4000次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肺活量都差不多,只是不同的个体在使用自己的肺活量时,产生的效果有大有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