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没有f1赛车?
我来胡说几句,别嫌幼稚。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认知是:任何一场世界级的赛事,其背后都是有着强大的产业支撑的。 F1如此,WRC如此,越野如此,冲浪板如此……哪怕只是小小的街篮、街头足球甚至是门球,亦如此。
在这些项目上“有所作为”的国家,无不是有着庞大群众基础(或者说潜在消费群体)的国家。这些国家可以通过这些运动来吸引大量的粉丝关注,进而实现商业价值的转化——比如英超,比如NBA。 而对于F1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F1的商业价值已经无需多言了,每年各国各大的汽车厂商、汽配厂、轮胎厂家、发动机厂家等等,为了争夺那不到30台参赛席位,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所以,回归到最初的问题上来:为什么中国的F1赛场上一辆本土制造的赛车也没有? 因为我国根本没有足够多的愿意为这项运动付费的粉丝。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F1还是那些我们并不认识的外国人开着我们不熟悉的车子在我们很少听到的赛道上跑得很快很快,我们看得一愣一愣的。而这样的比赛,对很多人来说没什么看头,更不值得花这个钱去看。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并非如此。
早在90年代,国内就已经有车队开始尝试参加F3的比赛了。后来有些车队甚至把目标对准了F2乃至F1。这里必须提一下的是,F2/F1的参赛车辆,和一般意义上的跑车是完全不同的。它其实是一辆兼具赛车的性能和家用的舒适性的车——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车型是可以下赛道也可以上大街的。而在当时,能够买得起这类车的人,无不是身份地位都不一般的富豪。
当然,这类赛车上的任何一个零件都不是普通修车厂能够维修的。但,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这一类赛车虽然属于小众产品,但它的购买者和使用者绝对都是社会精英(有钱又有闲),他们的存在就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庞大的产业链条,从玩具到服装到食品到电影电视节目到各类休闲场所……每一个行业都可以从中分到一杯羹,并因此受益。
韦殊优质答主当然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两点:第一,F1要求的拥有高技术设备的封闭式赛道在中国还不多,国内只有上海有一条,其他城市还没有。
第二,中国还没有能够生产出达到F1标准的发动机和底盘的厂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还没有能够派车队参加F1的汽车生产厂家。
赛车运动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汽车工业发达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发达国家都有举办汽车运动方程式最高级别的F1大奖赛的能力,比如法国的保罗理查德、英国银石、意大利蒙扎等,F1车迷可以就近观看到世界顶级的汽车运动盛事,同时也会吸引着其他国家的车迷去到这些国家去看F1比赛,形成一条经济产业链,带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F1大奖赛是世界上最昂贵、科技含量最高、速度最快、危险性最大的运动。要举办一场F1大奖赛,仅仅是一场排位赛和三场分站赛,F1组委会就会对承办方提出无数的要求,并且这些要求都是要严格执行的。承办城市首先要有一条世界顶级的F1赛道,且这条F1赛道在其他时间也不能举行其他F2及以下级别的赛事,甚至其他的车辆也不让走。
这条F1赛道在建造时就会有许多要求,比如必须要是有一定厚度的柏油路或水泥路,建造完后还要对赛道的防撞墙、排水系统、维修站、医疗中心、新闻发布中心甚至观众看台的设置都有严格的规定,每场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还有专门的F1组委会人员到现场视察,以确保F1大赛的顺利运行。所以,F1赛道是建设在一个完全独立的封闭区域的,其他车辆禁止进入,其周边5公里区域也不能有车辆高速行驶。
F1赛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汽车工业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这个国家或地区有能生产达到F1技术要求的高性能发动机的厂家或生产有高性能底盘的厂家才能派自己的车队参加F1大奖赛,其他国家或地区的F1车队也才可以把这里当作是自己的供应商来采购F1赛车的动力总成和底盘,再把采购的产品组装在一起赛车,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的赛车参加F1比赛,而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能够能生产F1赛车动力总成和底盘的厂家是不能去F1组委会注册的并且也没法参加F1。
所以说,中国的赛车运动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要拥有自己的F1,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