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乒乓球神童吗?
有啊,2014年世界杯团体赛,15岁的徐瑛彬和马龙、许昕组成的中国队获得冠军 这是这位小将的胜利,也是国乒的胜利 这是当时国内舆论的评价 这个成绩,放在今天也能排进世界前十了(笑) 决赛的时候正好在国庆期间,放假嘛大家知道,看球的人少了好多,但我记得那天下午两点开始比赛,我下午一点半走进体育馆准备占个位子时,里面的座位还空荡荡的没几人。
但到了决赛时,坐席却几乎被“承包”完了,从现场宣传板上的标语就能看出主办方为此花了不小的心思—— “国球荣耀,群星闪耀!” 这话可一点也不夸张:杨靖宇、孔令辉、王励勤、马琳等一众当时国内在役球员兼教练都在观众席上,而观赛的人群里也混着一堆国内知名的乒球专业人士。 至于赛场内,这位小将是这么形容自己的队友的: “我们三个大哥哥对我是很好的,比赛中是互相竞争,场下是我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散步。”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我们小时候班里的学霸?成绩好的那种学生往往人缘也很好。 但这些学霸们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当媒体把镜头对准他们时,其他队员会有意见: “人家明明比我们努力,为什么报道的都是我们?”
在国乒历史上,曾涌现过很多天才,比如刘国梁,孔令辉,“藏獒”张继科等等,他们的成才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运动员,一出道就能够和大满贯选手以及世界上顶尖高手抗衡,而在中国队之外的乒坛,曾诞生过两位“神童”选手,他们少年成名,刚出道时也能够和成名多年的选手抗衡,这两位被誉为“乒坛外星人”的选手,你又听过谁?
第一位:萨姆索诺夫
萨姆索诺夫是白俄罗斯“常青树”,曾11次获得欧锦赛冠军,是欧洲男乒历史上夺得欧锦赛冠军次数最多的人。同时,萨姆索诺夫还曾在国际乒联世界排名中,高居世界第一长达21个月之久,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时年满35岁的萨姆索诺夫,杀进了男单半决赛,最终输给了最后夺冠的张继科。而在那一年,他还拿到了世乒赛男单铜牌。1997年和1999年,萨姆索诺夫均杀入世乒赛半决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萨姆索诺夫闯进四强。萨姆索诺夫身高1米85,打法以大力弧圈为主,球路变化多端,正、反手能力均衡,前三板、相持以及落点控制都有独到之处。在当今世界乒坛,萨姆索诺夫的实力依然在一流之列,世界排名几乎一直保持在前十位。
第二位:柳承敏
柳承敏在2002年亚运会男单决赛中以4-2击败中国选手刘国正,获得冠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在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战胜中国名将王皓,收获金牌,成为了首位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的非华裔得主,也是继1988年的刘南奎之后,韩国历史上第二位奥运会乒乓球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前,柳承敏还创造了连续三次击败中国选手的纪录,因此他也成为了当时国乒的头号苦主,中国球迷将柳承敏称为乒坛的“外星人”。2011年,柳承敏退役,同年年底复出后,柳承敏状态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实力已经无法与曾经的巅峰时期同日而语。不过在去年,柳承敏突然宣告复出,但他已无法入选韩国队参加世乒赛的大名单,只能参加低级别的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