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火箭是哪个?
在航天科技集团,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流程展示沙盘,向公众展示了我国全球纬度范围最广、落区限制最少、发射最为灵活的海上发射能力。
长十一火箭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伞式发射筒总体设计与试验技术专业组组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航天粉的启蒙者,胖五代言人……无论是什么身份,龙乐豪的粉丝都称他为龙院士,并亲切地叫他“大胖”。
其实他不算胖,而且他也不喜欢“大胖”这个称呼,不过他的粉丝可不听他的,依然叫他“大胖”,他们还说:“龙院士胖在粉的心里。”
在很多粉丝心里,龙乐豪是“一生的偶像”。
龙乐豪曾担任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F火箭”)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火箭”)的总设计师,在航天系统担任领导工作多年。2018年,龙乐豪在航天系统内退居二线,他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始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航天科普工作。
他把这称之为自己“余生的事业”。
在龙乐豪眼中,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的第一阶段是:1956年到1980年,从无到有,向有靠拢。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一火箭”)将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射卫星的国家,这一天被确立为“中国航天日”。
“长一火箭不是全新的火箭,而是以东风五号洲际战略导弹为基础改装而成。虽然当时没有能力从零开始研制长征火箭,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国际航天界的通行习惯,使用英文、采用国际标准和计量单位,火箭用‘长征’命名,卫星用‘东方红’命名。”龙乐豪说。
“第二阶段是1981年到2000年,用18年实现了运载火箭系列化,为卫星、飞船和有效载荷的空间工程服务。”龙乐豪说。
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2016年由系列化提升改进到现代化,形成了12种长征火箭,能够发射低、中、高各类不同航天器进入所需轨道,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阶段跨越两个五年规划。”龙乐豪说,从“十二五”末期的2016年开始,中国运载火箭发展进入高密度发射常态化和“三超”即超低轨、超大重量、超大轨偏轨道直接入轨的新时期。
在龙乐豪看来,2020年成功复飞的长五B火箭和2022年3月发射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代表着中国航天进入航天强国新时代,从此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和探月工程三期建设的“三超”常态化发射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