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选秀尴尬何时了?

晋怡琳晋怡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一个可能引起争议的结论,我认为CBA目前糟糕的选秀情况是篮协有意营造的。 从2015年开始,CBA一共进行了六届选秀,从参选人数上看(排除因为疫情导致的2020年选秀取消): 2015年54人 2016年78人 2017年39人 2018年64人 2019年64人 2021年74人 从落选球员的人数上看(同样排除2020年的取消): 2015年139人 2016年151人 2017年92人 2018年88人 2019年88人 2021年86人

自从CBA成立自己的选秀机制后,每年报名参加选秀的大学生们越来越少。而在这仅有的报名的大学生球员里,大部分人的选秀顺位也很靠后。以2016年为例,当时报名的第一志愿人数是78人,但最终在首轮被选中的人不到一半;而在第二轮被选择的,则寥寥无几。也就是说,超过九成的选秀学生,最后都无缘职业联赛。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大胆猜测一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篮球一直将CUBA定位为高水平大学篮球的最后一级,参加NBA选秀的中国球员也没有人能最终成功,因此很多有天赋的球员放弃大学篮球,选择出国打NBA选秀大会的热闹场面。而一旦这些球员出国打球,即使回不来,生涯也没有意义,毕竟外国球员不占用国内球员名额。 所以总结一句:这些球员如果没有加入CBA球队,那么他们的人生也就没有意义。

但问题是他妈的CBA球员名额就那么多啊!你让姚明、王治郅去打替补?别闹了!周琦和丁彦雨航打不了硬仗?那之前几年的阿联和阿的江呢?现在年轻人没经验?别扯了!人家NCAA的球星每年都有大半个联盟经验的。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CBA现在的选秀机制根本就没打算让更多优秀球员进入这个联盟。否则你以为为什么这么多球员打CUBA的时候一个个都是MVP、状元秀? 如果真的要改革的话,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放宽限制,允许更多国外球员参加CBA选秀大会;第二增加选秀次数,多给那些没能打进CBA的年轻人一次机会;第三改善待遇,提高签约新人的工资水平,避免球员打着打着就去海外打球或者回去打CUBA。 最后强调一点:我说以上都是猜想,纯属虚构。因为如果真要让CBA联赛更加丰富精彩,让球迷更有兴趣看球的话,其实最应该改的就是篮协。

娄恒瑞娄恒瑞优质答主

CBA选秀已经举办了5届,但问题多多。首先,参选人数连年下降,从2015年的170人跌到2019年的55人,与大学校园的火爆篮球形成对比,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然后,选秀球员的水平普遍不高,与CUBA大学联赛高水平球员有巨大落差,甚至不如那些拿着临时合同的外援。再加上,大多数俱乐部把选秀视同走过场,对选来的球员压根没当做可用即战力,而是“买来就扔,扔就废了”,所以让本就自卑的被选者更加缺乏自信,自暴自弃者不在少数。

还有,CBA俱乐部不给选秀球员注册就没有上场机会,因此很少有俱乐部重视选秀,更别谈好好使用选秀球员。甚至有人怀疑有些俱乐部放弃某些CUBA明星球员参选CBA,跟后者签了某种默契的“君子协议”。

另外,CBA选秀对台湾球员有较大吸引力,但过去5届选秀的49名球员中,有11名台湾球员,只出场过的只有2人,出场至少10次的只有5人,且都是台湾球员,大陆球员中只有状元郭凯和何思雨达到上场10次的最低标准。这一方面说明台湾球员更愿意来CBA打球(在台湾,打联赛薪水比来大陆高),另一方面也显示CBA对大陆本土球员并不看好,宁可要用有知名度的台湾球员,也不会用大陆本土球员,这无疑会严重打击内地大学高水平球员参加CBA选秀的热情,长此以往,将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CBA选秀面临存废尴尬并不意外,要想让CBA选秀有良性发展,需要CBA俱乐部、篮协、学校、球员等多方面的共同重视,尤其是CBA应给予当选球员以合同保障,比如,让俱乐部用现金担保代替球员签约,上场多少次由球员自己来选择,这样既让CBA俱乐部对选秀的关心提高,也让选秀球员有底气,这样或能改变CBA选秀的尴尬现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