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办花滑中国杯?
我提一个假设,当然这个假设不具备现实性,但是可以供题主和其他人一起思考,那就是我国目前是否真的有能力举办一场世界级冰演。 首先场地问题,我们找一处室内冰场作为主场馆,然后周边几条街临时搭建冰坛作为分会场(这里就不过多讨论了,毕竟要搞就要整个大冰雕)。那么这样一场演出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呢——光是冰场维护费用和搭建费用就不是小数目。
其次演员团队在哪里,是我们现在的人才储备能够一次性提供这么多优秀选手给我们吗。当然不是,那就意味着我们得从国外引进选手或者培养年轻的参赛选手。 最后还有制冰、服装、道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我不是专业从事冰雪行业的,所以可能很多细节考虑不到位。但不管是出于经济还是其他方面的考量,我都认为现阶段我们是没有办法办一场像样点的冰演的( •̩̩̩̩̥̥̩̩̩̩̥̩̩̩̩̩̩̩̩̩̩̥̩̩̩̩̥̩̩̩̥̩̩̩̩̩̥̩̩̩̬̩̩̩̩̩̩̩̩̩̼͈̩̩̩̩̩̩̩̩̩̫̩̩̩̩̥̩̩̩̩̰ͅ)。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经济实力上去了,人们对这项运动的了解度也提上来了,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办一场属于中国的世界级的冰表演了(๑・ㅂ・。)ง 你说CCL和GPF。首先CCL的重点在于推广冰球,而不是花滑;再者那两场比赛都是国内选手之间较量,没有邀请国外选手参加,因此不能算作真正的国际赛事。而GPF虽然邀请了一些外国选手,但是它是在短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自由滑项目,而且比赛圈有限,所有选手都挤在一小块地方比赛,并没有像真正世界级的花滑赛事那样有较大活动空间。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怎么样,希望我国的冰雪运动越来越好,能拿出更多符合国际标准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众所周知,花滑运动的双人滑是中国最拿手的,也是在冬奥会上我们夺取金牌概率最大的项目。从申雪赵宏博开始,中国的双人滑项目就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隋文静/韩聪等选手,都在世界大赛上斩获了冠军。然而,我们经常能看到俄罗斯的花滑世锦赛、日本的花滑世锦赛,甚至韩国都办过花滑世锦赛,中国却从未举办过。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经费问题。花滑虽然属于个人项目,但是办大赛所需要的资金却一点不便宜。众所周知,一个冰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要办双人滑的赛事,那么冰场、住宿、餐饮、安保等等设施,加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以2012年尼斯花滑世锦赛为例,其比赛场地租赁就花费了5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000万左右。这还仅仅是一个比赛场地的费用,如果加上其他的开销,一个世锦赛的花销,超过1亿没有问题。中国虽然有好几个冰场,北京也有著名的首都体育馆,但是承办这样量级的赛事,还是有些困难。
而举办花滑这种国际顶级赛事,往往除了运动员之外,还有大量的随行人员,比如教练、媒体、家属等等。花滑的教练薪水是非常高,很多都是住在酒店套房,甚至需要几辆豪车接送,这些开销加起来也是上十万、上百万。在东京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在奥运村之外就花费了4.3亿元住宿费,可以想见花滑世锦赛的接待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第二个原因就是后勤保障。花滑运动员对于冰场的要求很高,甚至可以挑剔到温度。为了确保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很多的后勤保障力量必须要跟上。比如,冰场的维护人员、安保人员。同时,对于整个训练和比赛过程的拍摄、直播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参与。这些都需要组织方投入大量人力,不是随便找几个保安就能行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训练条件所限。很多从事花滑的运动员,需要从小接受长时间专业系统的训练,中国的运动员也一样。但是中国目前在冬季项目上,还缺乏能够培养顶尖运动员的俱乐部。很多花滑运动员,都是由国家队自己发掘培养。而俄罗斯和日本花滑协会,往往通过与大学、俱乐部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学完善的训练、医疗、康复等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比如,羽生结弦就曾经就读于日本仙台的一所私立高中,这所高中是日本有名的花滑高中,曾培养过很多花滑选手。而在这所高中就读的学生,每年的学费是20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和普通高中相差不大。
当然,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中国也在学习和借鉴欧美一些国家的先进体育管理经验,比如职业化、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当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拿到更多的花滑奖牌和金牌之后,我们也会像日、韩一样,成为花滑世锦赛的东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