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滑冰如何?

匡则玮匡则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哈尔滨人,我可以说是在冰坛里长大的(我的小学、初中都在哈尔滨的冰球学校),1980年我还不到五岁时,就开始学习滑冰了,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冰上运动就是速度滑冰,不是花样滑冰; 后来我接触了短道速滑,小时候总是穿得很厚在冰场上和小伙伴比赛(因为怕摔倒,所以穿的很厚重,像企鹅一样); 上初中后开始练冰球,我接触过的专业运动员有周洋(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张虹(单板滑雪世界冠军)、孙琳(冰球国家级健将),业余选手就更多了;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每年冬天哈尔滨都是冰天雪地,到处都是滑冰的队伍,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拖着冰刀去训练的孩子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开始连续三届的全国冬运会,黑龙江省体育大学的速滑运动员大出风头,几乎把其他项目的金牌都拿了;而最近两年,我国短道速滑成绩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韩国平昌冬奥会,我们竟然没有拿到一枚奖牌。

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我们的青训体系出现了问题,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选择出国训练、参赛;第二我们的竞技体育还是太看重成绩,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不到位,出现成绩滑坡就在所难免;第三就是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需要完善,一些有天赋的运动员得不到选拔就失去了成为冠军的机会。

虽然我现在定居国外,但是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回哈尔滨看看,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到冰场上去滑上一会儿,当我穿着冰鞋站在冰场上时,我就仿佛回到了童年。

郎划年郎划年优质答主

中国滑冰整体实力在大幅度提升,从2002年盐湖城刘龑飞的500米第九到2014年张虹500米冠军,我们不仅有所突破且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长距离上王霏、于静的1000米,短距离上张虹的500米已构成了我们的重点争牌项目。若想在索契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的状态和临场发挥,另一方面则是对手的状态和临场发挥。对于已经具备了较强竞争力的中国选手来讲,最关键的是要超水平发挥,在技战术上有所突破,在起跑、弯道技术和速度保持等方面做得更好。

本赛季王北星、于静等人的500米成绩并不理想,与国外高手有着1秒左右的差距,要想在索契冬奥会登上500米的领奖台有相当的难度,夺取500米金牌和2人同时登上500米领奖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2011/2012赛季王北星先后夺得欧锦赛500米冠军、世锦赛500米亚军,2012/2013赛季于静夺得世锦赛1000米冠军,张虹夺得了1000米和1500米的亚军,由此可见,我们最现实的夺牌点是中长距离。王霏曾在2009年世锦赛夺得1000米冠军,她和于静的1000米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在正常发挥水平的情况下,完全有冲击1000米奖牌的实力。小将张虹先后夺得2010年世青赛1000米和1500米冠军,2011年世青赛1000米亚军,以及连续两届世锦赛1000米和1500米的亚军,2013/2014世界杯分站赛1000米冠军,张虹的强势必将使中国在1000米上形成双保险。1500米是我国的较有实力的项目,在世界杯分站赛上常有中国选手闯进前八名,张虹是2011年世青赛的冠军和2012、2013两届世锦赛的亚军,索契冬奥会有争夺前八甚至登上领奖台的可能。

从历届冬奥会中国速滑和短道速滑的奖牌数对比看,短道速滑的30枚奖牌中有23枚在500米、1000米和1500米项目中获得,只有1枚在3000米接力中获得,速滑的23枚奖牌中有22枚在中长距离中获得,因此从项目结构上也印证了索契冬奥会我国最现实的夺牌点在中长距离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