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是哪个朝代? 公元1320年,中国发生8.9级地震 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大地震之一 中国古代把重大自然灾害分为:地动、水灾、旱灾、雹灾、震灾等5类,分别对应着现今的气象、地球物理、海洋、地震学家们研究的领域。 古人称“地动”为“地震”,是因为那时没有观察到地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所以误认为一切震动都是地面以下的原因;现在我们知道,引起地震的还有火山喷发、矿山崩塌和地下水等成因。 但古人把“地动”发生的区域范围划得很宽泛,并不像今天我们这样严格区分“地震”和“火山”。
公元1320年左右,中国发生了本文开头提到的这次巨型地震,其造成的破坏在历史上颇有印象。当时华北平原人口密集,房屋建筑十分高大,但这次地震后“都城自永定河至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平地陷下二十余里,城垣栋宇尽皆倾倒......" 据《元史·天文志》记载,这次地震的烈度估计达到12级(最高为12级)。
赞同 792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8 6:25:36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地震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诗经·正月》有“毋曰高阜,尽为洪滔。毋曰下卑,维翟之乡。毋曰不克,友于不皇。毋曰不询,朋友不谏。 maintain not,brotherhood neglected. keep not in touch,admonish not a friend.”《尚书》《竹书纪年》《国语》《吕氏春秋》等历史典籍中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载。我国最早的有关地震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周朝,据《国语·周语下》载,公元前784年,幽王二年,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户县一带)发生了破坏性地震。
公元前132年,西汉在帝元凤元年(前80年),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一个大器皿,形状像个酒坛,外面有八个头,分别朝着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每个龙头的嘴里都衔着一颗铜球,每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仰口张着嘴对准了龙头。如果有某个方向发生了地震,那么那个方向上的龙嘴就会张开,叼在嘴里的球就会落下来,掉在那只张着嘴的蟾蜍嘴里,“这样做声音很响亮,听到声音就知道什么方向发生了地震。中国汉朝到清朝两千年中曾发生过严重地震约1600多次。”
1483年6月12日,明朝成化十九年,黄河开封段因地震决口。
2013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2017年8月8日(农历丁酉年六月廿二),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海拔2891米)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截至8月10日12时,此次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新增1人)。
赞同 792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6 12: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