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跳高怎么样?

慎子墨慎子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个人意见 非专业人士 中国跳高在世界上是处于什么地位呢,应该是介于日本和欧洲之间吧(此处无鄙视意思),日本虽然人才辈出但是体制问题导致他们很难出现一个连续的人才梯队,所以中国有时候能跟日本拼一下(刘翔当时已经接近世界顶级水平了但是还是偶尔能碰到日本运动员能和他一样快)。至于欧洲就太远了,实力差距太大。

中国的优势在于训练体系比较完整,从基层的业余体校到省队国家队训练还是比较系统化的;而日本很多优秀运动员都是自学成才(比如原田史明),他们的训练更多是依靠自己摸索或者跟国外教练学习,所以技术和战术上有时能拿出中国特色让中国人觉得有谱,其实很多日本人是看不上的(日本人对自身要求很高而且很自负)。

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亚洲人体格上的劣势,亚洲人跟欧美人比起跳高、撑杆跳这些项目身体素质上有明显差距,虽然技术可以弥补一些差距但是身体素质的硬伤确实存在。看看孙海洋那个跳高的视频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很难达到世界级的高度了(不是贬低孙海洋的意思他已经很不错了)。

最后说一下个人观点 在中国现阶段这个情况下 如果给我一次机会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选择跳水这个项目 因为水中的项目受到自然条件限制比较多 而跳高、跳绳这些项目中中国至少在竞技体育层面上已经在世界上拥有一定的位置了 当然如果选跳高我会好好练 争取有一天能够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

利寒倩利寒倩优质答主

中国跳高是从上世纪70年代逐步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涌现出倪志钦、朱建华等名将。尤其是朱建华在81年到84年之间分别3次打破世界纪录,是亚洲田径历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相比之下,竞走和中长跑虽然也诞生过世界冠军,但大多在接近年龄上限时创造最佳成绩,而朱建华首次打破世界纪录时只有20岁,因此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与苏联和美国这些跳高强国相比,中国跳高虽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缩短到可以抗衡的程度。

跳高项目有比较特殊的选材要求,需要身高突出。因此,在80年代前身高普遍不高的中国并不具备发展跳高的条件。虽然中国在40年代就开始逐步在跳高这个项目上缩小与世界的差距,但受到国内社会条件的制约,并未形成集团突破的趋势。与之相反,美国和苏联等体育大国则在40和50年代就开始进入跳高世界一流的竞争,在此后的30年中一直牢牢统治着跳高这个项目。70和80年代,在中国推行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全国范围内可以充分地整合体育资源对有潜质从事跳高的运动员进行培养,这是中国跳高得以崛起的根本的原因。

1978年在曼谷举行的亚运会上,倪志钦以2米29的成绩刷新亚洲纪录并夺冠,首次在世界大赛上证明中国选手在跳高这个高度技巧性项目中同样具备在世界范围内抗衡其他国家的实力。随着80年代初朱建华的横空出世,他以2米37,2米38,2米39的成绩三次刷新世界纪录,把中国跳高这个项目推向了历史的高度。从此,中国跳高一直是中国田径的重中之重。

在朱建华退役后,中国跳高人才开始断档,跳高也逐渐退出了中国乃至世界田径舞台。目前,中国跳高已开始新的发展周期,张国伟和王宇正在以他们的实际行动重新证明中国跳高的实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