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体育为什么强?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 本答案基于本人多年来在新闻、杂志中翻阅积累所得,部分数据来自网络公开资料。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1. 先说说群众基础吧 我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哈尔滨,在那个物质和文化生活都相对匮乏的时代,足球可以说是为数不多能吸引年轻人的娱乐项目了(游戏和网吧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记忆中每年夏天和小伙伴们在夜晚的草坪上追逐黑白相间的皮球,可以说是最美好的童年回忆之一了。
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看足球比赛转播,当时最羡慕的就是住在大商场里的“有钱人”家里都有电视可以收看体坛节目(后来才知道那是中央5+),而我家当时住在老小区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屋子有炉子,每个冬天都是和爸爸妈妈挤在一个小床上,每天晚上看着充满胶着的赛事,总是为球队最终逆转而欢呼雀跃,妈妈总是被我的欢呼声和熬夜熬得越来越差的眼睛叫醒,而我早已在赛场的呐喊声中睡得香甜……
很多小时候一起踢球的玩伴,长大后因为工作的原因逐渐失去了联系,但每逢大赛,我们这群老球迷肯定准时聚集在某位兄弟家里,为他喜爱的球队呐喊助威。
2. 再来说说职业体育的发展 现在回想起来,我接触体育的第一个感悟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无论是班级篮球赛还是学校乒乓球联赛又或是单位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总能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这或许也是体育精神带给我们的魅力吧。
提到职业体育就不得不说哈尔滨这座城。我在《哈尔滨记忆》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期,几乎每10年间,就有大约10支竞技体育队伍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哈尔滨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这也直接导致近年来哈尔滨籍运动员在赛场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总会说“我代表的是哈尔滨”“我为我是哈尔滨人而骄傲”。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哈尔滨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业余训练体系,在当时重工业和军事建设的同时还重视发展体育运动,这是非常难得的一项决策。随后,一批批年轻有为的教练走进体制(包括现在的国家队主教练希丁克)带着哈尔滨籍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争先。
我记得小学时校园里的宣传栏里总会出现一位英俊潇洒的男教师(就是我们学校培养出的运动员)和他拿奖获奖的照片,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你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添彩”,虽然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在现场为他们加油助威而感到遗憾,但每每想到他们总能感到满满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