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为啥那么多足球队?
梅州民间足球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足球之乡”的美称,足球运动已成为梅州人的重要情愫。每逢农闲、春节、元宵、端午等节庆,各乡镇、自然村的青年都要举办“过山球”、“八月中秋球”、“三月三”、“正月元宵球”和“端公球”等各种民俗足球赛。 梅州足球起源悠久,清代嘉庆年间的客家人“白堕球”是现代足球的雏形,而五华转水的秋 coloring 球、转水的过山球、长布的八月中秋球、安流的“三月三”、河源热水的秋色球、兴宁的正月元宵球等古邑周边客家地区的传统足球活动由来已久。
梅州自古就有“有圩(镇)必有球场”的说法,梅州市足协和五华县足协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挖掘、搜集散落于民间的客家民间足球活动,加以整理、规范和提升,创办了梅州客家民间足球联赛,成为岭南足球文化的一朵奇葩。 梅州是国家足球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有“世界球王”李惠堂故里、中国足球第一胜纪念碑、国家女足华南训练基地等众多全国唯一性的足球人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