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黑暗吗?

齐小秋齐小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讲个故事,在足球圈外面的人看来,中甲联赛的级别很低,收入也很低,属于鸡肋,甚至有很多球迷都没看过中甲的比赛。所以一个外籍教练,跟中国足协谈条件的时候,第一要求就是中超和中甲的工资总额不能超过某数字(具体多少不说了),如果超了就需要从他教练组的薪资里扣除。当然这个工资总额是指包括所有球员和教练组成员在内,一共就那么多钱。你别说外方教练提的要求多,其实他这是基于对中甲球队实力的认识提出的最低要求,如果连这个要求都无法满足,那么这个球队的实力就只能让他感到绝望了。 所以你看,就连外教都觉得中甲水平低,收入低到不好意思开口。那中国的本土教练呢? 2012年国足热身赛败给泰国后,主教练郭炳湘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说的:“这场比赛双方打平就是最好的结果,我们并没有尽全力进攻,因为防守端出现的问题还需要时间解决……球员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是需要慢慢培养……”

大家听到这话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教练挺谦虚?挺负责任? 其实这只是郭指导的遮羞布,他的真实想法是:我执教的中甲、中超球队连泰国球队都赢不了,我这个教练的水平实在拿不出手,还是回家种菜吧。 中国体育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某些项目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你投入不够或者体制的原因,而是因为人才选拔方式出了问题;然而这些项目的从业者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训练水平和执教水平差,反而怪罪于外在的条件。

回到足球上,我们的青训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知道,但足球从业人员不思进取,一味抱怨的环境绝对是事实。中乙中甲都有不少所谓职业俱乐部把青训基地搞成健身房和会所,让球员们一边训练一边琢磨如何挣钱。有些所谓的职业球员参加比赛时穿的衣服比对方队员穿的还廉价。他们不仅对外不虚心,对自己也是极度不负责任。

禹清钧禹清钧优质答主

任何职业体育的基础都是庞大的低级别赛事参与群体和金字塔式联赛体系,以此为基础筛选出最优秀的人员和队伍,逐步升级到职业层级。为扩大足球人口基数,促进低龄青少年接受正规足球训练,实现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校园、社会“两条路径”,并驾齐驱,2014年我委会同教育部等4部门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切实落实加快发展足球若干意见有关政策的通知》(体经字﹝2014﹞271号),提出“鼓励建立区域性校园足球联盟,与现有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和社会俱乐部比赛共同构成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等要求。

近年来,校园足球在广泛开展“满天星”训练营和夏(冬)令营活动基础上,组建选拔各年龄段校园足球国家队,加强冬夏令营最佳阵容高水平集训;在原有高校高水平建设的基础上,新增部分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

我委在全国广泛开展青少年赛事体系建设,每年举办U系列赛事,参赛规模逐渐增加,由2014年不足5000场,增加到2018年13376场,参赛人数由6万人增加到24万人。社会办青少年足球赛事也得到长足发展,每年社会办赛事已经突破3万场,参赛人员突破30万人。同时与教育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目前我国校园足球特色校数量已经达到24126所,全国有2万余所高校、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与校园足球对接。校园足球和青少年足球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完善包括校园足球在内的青少年足球发展政策法规,加强对校园足球的调研指导工作,加强校园足球和青少年足球的有效衔接,健全符合国情、上下贯通、密切配合的青少年足球发展体制机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