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球柄打球算吗?
球拍分为球头和球柄两个部分,通常一个完整的球拍从生产到销售要经过几百道工序才能完成(当然有些工序是重复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首先在制作球头的时候,木材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一般要选取硬度适中,纹理较细,材质均匀,干燥处理好的材料来制作球头。(其实也适用于羽毛球拍和网球拍)。
其次在制作完成后要进行一系列的表面加工,比如打磨、抛光等,使球头光滑平整; 然后还要进行烤漆或者镀膜的处理,给球头增加光泽度的同时还可增加其使用寿命。(特别是对于经常出汗或打湿了的球拍来说,镀膜处理可以加快水分蒸发速度,保护木头不至于发生开裂或变形) 最后,如果是对球拍质量要求较高的话还需要进行内层合成工艺,比如在球头底部贴上一层纤维增强塑料板等等,以提高球头的强度和抗磨损能力。
而球柄部分的制作工艺相对就简单多了,主要在于选择合适的长度、粗细以及韧度。一般来说,适合个人的握力,能够发出较强劲的旋转力量并且能较好控制击球节奏的球柄就是合适的。
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球拍的两面不论其表面是光滑、有颗粒或有橡胶,均可以覆盖,但 covering 必须平滑不间断,且覆盖物应完全覆盖整个击球面,覆盖物不得用任何方式附着一颗球。如果球拍两面均覆盖物(或一面覆盖物,另一面为光板),则该两面分别叫做上覆盖物和下覆盖物 以及上表面和下表面,且在上覆盖物表面附近应缀有一不超过3厘米的标识,用以明确表示该覆盖物为上覆盖物。覆盖物(包括黏合剂)的整体厚度不超过2毫米。球拍上覆盖物损坏脱落应允许修补,修补后覆盖物的整体厚度和尺寸应符合3.1.1的规定。
覆盖物损坏后,只要损坏的部分是平整,无凸起、松动或高出的覆盖物,就可使用。替换损坏的覆盖物时,裁判长或临场裁判员确认没有替换过任何材料时,可以使用。
在比赛开始后的任何时间或一场比赛的过程中可调换球拍的两面的使用次序。运动员应根据其最后一次用何种覆盖物击球(或擦亮球拍后未击球而叫停比赛)来确定换面后应使用何种覆盖物击球:
(1)如果运动员是用他的上覆盖物击球,那么接下来的一回合的发球或还击(如果他先得1分的话)应使用他的下覆盖物击球,且在此之后的所有回合(直至再次交换击球面为止)均使用同一覆盖物击球。
(2)如果由于对方发出的球未过网或下网、或运动员发球时未击中球而此一回合结束(即未还击),则运动员击球面的次序(即上覆盖物或下覆盖物)没有改变,那么运动员在下一回合中应使用他刚使用过的覆盖物。
运动员由于下覆盖物损坏而要求采用上覆盖物击球,应视为替换击球面,在此情况下应从他的上覆盖物开始进行击球面的两面交换。
运动员用下覆盖物击球在比赛中结束回合后(即击中对方台面),他才能再次使用上覆盖物进行进攻(即发球或还击),否则应判他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