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直板会不会灭绝?

薛芳泌薛芳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会,但会被削弱。 首先我们看看现在的职业选手使用直板的数量。

许昕、马龙、林高远、梁靖崑、薛飞、周启豪(2013年世乒赛男单冠军)现在都是国家队主力,樊振东曾是国家队主力队员(2014、2015年世乒赛男单冠军),这些运动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正手能力强、善于调动对方。而反手的弧圈球是他们的软肋。可以说他们是现时职业球员里直板的代表。再来看看其他球员使用直板的统计。

王艺迪、赵子豪、徐晨皓、孙闻、周雨、马特这几位运动员也曾经取得过出色的成绩,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短板——正手能力不行或者正反手均衡程度不高。如果打硬仗遇到实力强大的对手,他们直板的优势无法发挥,最终可能输掉比赛。像王艺迪这样正手很强的选手已经不多见了。她的优势在女队,但在男队也一样能立足。

我们再来看看老一代的直板选手。

江加良(56岁)、李富荣(68岁)、江彬(52岁)等人在当年都是风云人物,叱诧风云。但是他们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已经逐渐被边缘化,他们要是活在现在,估计也得跟上面那些选手一样,被削得只剩半条命。为什么年龄大了就会被削呢?因为年龄增大,反应速度变慢,对来球的预判会失准,加上力量下降,很难再维持过去那种连续凶狠的搏杀,直板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

最后我们看看非职业球手里的直板爱好者。这些人里面有很多是专业球员(退役或尚未退役),因为热爱这项运动,所以他们坚持练习。我曾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球场跟几位业余球友交流,发现他们的水平其实不亚于专业的直板选手……

广清宇广清宇优质答主

随着横拍弧圈球打法的日益发展,直板似乎逐渐陷入困境,出现所谓的“直板危机”。在当今世界乒坛,特别是欧洲,横板握拍已一统天下,仅有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仍普遍使用直板。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有人提出是否要改变直板握法。我认为目前不宜改用横拍,对于直拍快攻打法应立足于改革。

产生“直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直握球拍受到握拍方法的局限,在使用上无法发挥全手掌的力和全手心的摩擦力,对拉弧圈球时不如横拍顺手。特别是击右侧上旋来球,直拍球拍木质面作用极不顺手,直接影响击球的旋转与力量。同时,直板握拍对反手的运用存在困难,使反手比横握拍的选手差很多。

为解决这一难题,当前直拍快攻改进的途径应当说大体上有三条,三条途径相互交叉,各有侧重,但目标都是克服“直板危机”:

第一条途径的主要特点就是在继续坚持使用传统直拍手法的同时,把直板加厚和加长(加长就是把65毫米长的拍面加长到75-80毫米甚至更长一些,把3毫米厚的拍面加厚到4-5毫米以至更厚一些),使拍面接近于“伪横板”。

第二条途径是将直板加长,但并不加厚,仍保持传统手法击球,主要从改变直拍握拍的“拇指第一关节”压在拍面的背面做主发力杠杆的传统握法上着手,研究使手腕直接作用于拍面的背面从而增加发力部位的办法,同时将直拍的握法适当紧握、压低使击球更近似传统手法,使小臂可以更充分地参与发力,以便更充分地发力。

第三条途径就是沿用传统直拍的握法和拍形,但是将球拍向内侧转45度-60度,即把球拍由传统直拍的“外八字”持拍转为“里八字”持拍。

这三条途径就是当前直拍快攻进行改革的主要途径,从整体来看,这三条途径都是为了适应对攻中增加弧圈尤其是增加强烈旋转和增加力量的需要,这是“反攻横拍弧圈球”,为了“反攻”这一目标,它们是殊途同归的。因此,为了继续坚持直拍快攻,就必须在继续坚持“快、狠、准、变”的原则下,增加“转”与“沉”的要求,这可称之为“直拍弧圈打法”,即改良了的直拍快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