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竞技体育包括哪些?
目前,世界上的体育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竞技运动(或称为“奥运项目”),另一类是非竞技运动(或称为“大众体育”、“休闲体育”等)。 这两大类项目的划分并不是按项目本身所具有的体育特征进行的,而是按照社会需求进行划分的。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所有的人类活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是通过消耗物质资源(能源和原材料)来生产的,如钢铁、汽车、服装、电子产品和计算机等等;另一类则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一般不直接消耗物质资源,如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等。
当然,并非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属于这一大类,像橄榄球、棒球这样的集体项目就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投入。不过,这些项目的举办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数量的人口基础,否则就会像乒乓球一样沦为“小众游戏”。尽管这些项目也有其一定的竞技性,但更多的则是技巧的展示和战术的运用以及体能的较量。
对于现代人来说,参加竞技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还可以满足自己的人格需要——通过努力赢得荣誉并得到社会的肯定。而对于没有机会参加竞技运动的人来说,参与各种形式的非竞技体育活动也是他们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非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
1995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面向广大民众,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任务。200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和促进青少年及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