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中什么是cba?
C,就是消费(consumption); B,就是投资(investment); A,就是政府支出(government spending) 简言之,就是居民、企业和政府的现金收支,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宏观经济计算中,通常用符号C,I 和G来表示消费、投资和政府的支出,它们的变化率被称之为总需求的变化率。 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
GDP=C+I+G 因为GDP=CN(1-T)/(1-t) (这里t叫做税收比率) 所以可以得到:
C=GDP×(1-T)÷(1-t) I=GDP×t/(1-t) G=GDP×(1-T) 所以有: C’=GDP’ ×(1-T) ÷(1-t) I'= GDP' x t /(1-t) 因为GDP'=C'+I'+G' 所以可以进一步整理得: C'=[GDP'-(G'+I')]×(1-T) ÷(1-t) 当价格水平不变且税收比率较高时,消费者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较低。反之,当税收比率较低时,消费者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就较高。
所谓CBA,指的是消费、投资和外贸。在GDP核算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的三大方法中,“支出法”就是将国民经济的最终使用——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加总——核算出GDP。因此,从经济意义上看,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就代表了国民经济总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动力,通常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CBA”则是对这三驾马车的俗称。
根据支出法GDP的分项构成,从“三驾马车”角度研究GDP增长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研究五个分项指标的增长情况,分别是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存货变动、货物和服务出口以及货物和服务进口。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对存货变动单独进行考察,而是将其合并在投资中去考察投资的变化,此时出口和进口加总成为一项净出口考察,从而形成我们通常所称的三驾马车“CBA”模式来考察GDP结构和增长的问题。
CBA的比重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以及拉动分别是113.5%和5.98个百分点、-9.5%和-0.50个百分点、-4.0%和-0.21个百分点,可见最终消费成为拉动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出口下降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消费率偏低的现状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规律,也造成了我国增长模式的过度扭曲,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率来解决。我国投资率持续提高的局面应当得到根本性扭转,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着力扩大最终消费,通过扩大内需压缩投资率的持续提高,从而消除投资率长期过高的根源。
其次是深化财税和金融改革,提高资金使用和配置效率。在目前投资率持续走高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一方面应考虑适当收缩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更应注重在财税、金融改革方面下工夫,提高政府和银行资金使用的效率。
再次是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严格禁止政府出面为产能过剩行业引资,严格执行用地、环保、耗能等标准,严格实行惩罚性的加收土地出让金和资源税费等制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最后是减少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超额投资,使投资保持在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