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受重创了吗?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还没到创伤程度,更称不上重创。 这一次疫情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渠道。 一方面是由于疫情爆发于春节假期内,而我国春节假期又长期存在着春节假期前后两大消费高峰的现象(2019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收入75.8亿元,春节黄金周消费增长20%),因此疫情爆发初期,人们减少了一切不必要的行为和消费,导致大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停滞,经济发展受到明显冲击;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爆发期间正是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大幅降低,加之各地封锁道路、封闭小区、禁止聚会等防控措施,造成了生产和消费两端同时下降的负反馈效应,对经济运行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 但无论来自哪个渠道的负面影响,最终都会体现在需求侧的下滑上——生产端受到的影响更多体现为短期停工停产造成的供给约束。 在需求侧,本次疫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根据财政部公布的财政预算报告,在支出项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经费规模达1080亿元。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外贸行业遭受重挫,出口大幅下降,作为外向型经济大国,这也就意味着外需的快速萎缩。
在此背景下,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稳定需求和预期。宏观政策应更加灵活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宏观杠杆率水平相对可控,货币政策工具充足,有足够的空间进一步下调利率、降准降息。
在财政政策上,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精准滴灌,直达实体;在税收和政策上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倾斜,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疫情相对于以往的公共危机事件具有不同点。以往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对冲风险,此次疫情则更多的是保障民生,因此财政政策的应对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