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省体育还会开吗?

谷伟章谷伟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问题让我这个1980年代就在省体混的人来回答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首先,明确一点说法,省队现在是肯定在的,至少我2016年回去参加校友活动时,训练基地还在草堂北路的那个老地方。

但省队的比赛是不是以后都会放到新修的四川体院体育馆去举行呢?我个人持悲观态度。 先说说省体的历史吧——它可不是什么“百年老场馆”! 1936年修建了最早的体育场,也就是当年的天府广场,但是当时规模很小只有足球场和一个简易的田径场(也就是现在四川省图书馆的位置)。

解放后建立了四川省体育工作队(省体的前身),当时条件非常艰苦,队员都是扛着大米和咸菜去训练的。58年由西安搬至成都,在现地址开始了建设,但直到78年才基本完工并正式使用。 这里要说到一个人,他便是邓华。邓华是四川籍开国上将,他的父亲就是当年省体的主任。因为特殊的身份,所以在历史上对省体的支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包括提供物资、人才和帮助解决难题等(比如以前省体能进北京要坐火车还得转两次车,特别不方便,还是通过邓老的关系解决了进京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领导人,邓华并没有给自己的家人谋私利,他的孩子和其他中央领导孩子的待遇是完全一样的。70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那段时间应该是省体最意气风发的时光,运动员们不仅成绩好(拿过无数全国冠军)而且风气也很正。

当时的竞技体育体制采用“归口管理”的模式,省体归省体委(现在的四川省体育局)直接管,运动员出成绩是有奖励的(按成绩给现金或物质奖励,而且不是一点点多!比如破世界纪录或者拿奥运金牌可以领几万块人民币!),所以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非常高。

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竞技体育进入商业化进程,部分运动项目开始向商业发展(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而省体一直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没能及时转化,导致竞争力下降。同时由于传统体育项目普及程度的降低,优秀选手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亚洲“四小天王”的崛起,省体终于再也有掀不起风浪。

90年代中期,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市政府提出了“退二进三”的方针(即退出二环以内面积,把工厂搬到外地以缓解城市压力),市体委随即解散。省体虽然还在,但却失去了政府的支持(没有了财政拨款),一度入不敷出,只好卖票谋生。

说实话,那一段时期是真苦啊!我1994年和10年后再去的时候都见到过办公室那种厚厚的账本(记录着每一笔开支),难看到桌子,更不要说职员们的办公空间。我记得有个财务姐(可能是报帐的会计)甚至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就挨着主任办公室的一个小角落。

后来,好在有华西坝那个老校区撑腰(那是四川体院的主校区哟),加上成都又成为西部军区中心城市,军队又兴起了健身热(这跟总后卫生部推出的《全民健身十百千万工程》有关),省体这才慢慢回血,日子变得好一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