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还有体育局吗?
1984年前,国家体委(现在的体育总局),是政府组成部门之一;1984年开始,改为正部级单位,归中央直管,与地方政府平级。 但是! 地方省市县的体育部门,一直是地方政府下属机构,跟教育部一样属于职能部委。
从行政级别上,体育系统一直是“中央-部(局)-省-市-县”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申办奥运时,当时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机关党委的干部刘爱东在《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称,“按照国际惯例,首都的体育局一般不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而作为市政府的直属机构。” 而北京奥委会筹办期间,作为“准行政机关”的北京市第12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北京市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议案》,根据这一议案设立的北京奥组委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但是,到了2008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首先,北京的体育事业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据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北京奥运会资金管理确保经费到位的通知》显示,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财政补助金额为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地方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达799.8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32倍。 有了钱,就要有人管,而且是要越具体越好,这样才能落实到项目上、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于是原本上下级关系的各地体育部门开始向财政要资源,而不再只是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其次,2008年后,国内大部分省市区陆续进行了事业单位改革,绝大多数省级体育部门被撤销,成为省政府的直属机构,行政级别变为正厅级。部分市县级的体育行政部门也陆续被撤销,归口县委宣传部主管。
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解决体育部门“事企不分”“以企补医”的问题,把属于社会事业的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 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地方厅局的级体育部门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了——一方面需要争取更多资源扶持体育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管。作为一个既不像机关又不像企业的尴尬存在,各级体育部门很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