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男足踢不好?

万薏嘉万薏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简单说,因为中国人把足球看成了个“体育运动”,而忽略了足球本质上是一项“运动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就有市场规律和运营逻辑。 中国足协、中超限级联赛俱乐部等等,从决策层到执行层,从根本上就没有弄清楚这一点,所以犯了个典型的错误——用搞体育的思路去搞足球,用搞政治的思路去搞体育。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你让足协去考考中超的球探,考察球队的转会运作,评估球员身价,他们完全可以胜任;但让你足协去搞中超俱乐部财务核算、做财务报表,肯定是外行;

同理,让你足协去研究如何增强国家队实力,探讨战术打法,从技术动作到体能训练,你也一定能找到一堆内行;但如果让你足协去制定一个长期的国家队建设规划,明确在某个时间段里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个可是有硬指标的啊),并为此制订详细的实施路径和方案,你一定找不到这样的内行。 因为足球的本质,就不是个体育项目,而是种特殊意义上的商业商品。 什么是特殊意义?就是说尽管足球运动有着明确的体育属性,但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中韩两国之间的差距上。

从体育产业角度来看,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受经济因素影响明显。因为开展这项运动需要购置必要的器材装备,聘请教练员和体育老师进行指导,支付参赛人员的交通食宿费用,以及确保活动开展的场地租赁等费用,这些开支都需要财政拨款保障。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群体来说,他们往往很难负担得起参与足球运动所带来的这些支出,因此在缺乏系统性和正规性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群体的足球技术水平自然难以得到提高——这从侧面也可以解释为啥我国足球水平低的原因所在了。

越珊鑫越珊鑫优质答主

一、体制问题

在中国想成为足球运动员(专业运动员)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进入体校,如果没能在体校选拔中通过,那就意味着你和专业足球运动员这条路就此无缘,退役的队员中70%-80%的都选择当教练。在中国很少能找到踢过足球,但在退役后从事其它职业的人。

二、观念问题

在中国如果有人说你儿子或女儿要踢球,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谁家给孩子踢球,不考大学?”在中国考大学是家长和学生的唯一出路,中国在教育这方面比较发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上大学才能摆脱贫困,所以对于其它的运动和娱乐项目不感兴趣,也不支持。

三、待遇问题

在中国搞体育的退役后很难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从事体育的待遇也低于其它行业,而欧洲、南美一些国家则相反踢球运动员非常高薪优待。

四、文化素质过低

中国足协在2002年对867名专业队员的调查数据显示,初中以下(包括初中)学历的球员所占总人数的92%,还有2%的球员是文盲或半文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